崇祯十七年秋

话凄凉

首页 >> 崇祯十七年秋 >>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(目录)
大家在看武炼巅峰 混在洪武当咸鱼 重生之桃李满天下 铁骨 国色生枭 大明:带着老朱去穿越 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 抗日之特战兵王 大清隐龙 原始文明崛起之路 
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-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- 崇祯十七年秋txt下载 -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-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

第430章 引援入朝

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

天干地支,丁亥新年转眼就过完,王彦乘着新年朝廷大休之际,终于抽出时间,纳许嫣嫣入门,然后与家人度过了难得的一段轻松时光,但随着过了十五,朝廷内堆积的事务又多了起来。

熬过隆武二年,进入隆武三年,南明朝廷面临的挑战,依然不容乐观。

清晨许嫣嫣为王彦穿好朝服,王彦便赶往行宫参与丁亥年的第一次大朝,朝会结束之后,他又来到文渊阁。

明朝有四殿两阁,四殿为中极、建极、文华、武英,两阁分别为文渊阁和东阁,内阁大学士一般在文渊阁办公。

经过隆武二年底,朝廷推行的税制改革,朝廷财政渐渐有所好转,一些重要的办公之地,就从拥挤的几大衙门里迁了出来。

事分急缓、轻重,大学士办公之所,自然要首先安排,不过广州城内的文渊阁,虽然还是叫文渊阁,但却远远不能和北京、南京的宫殿相比,

眼下的文渊阁,其实就是一座小酒楼改建的小殿,王彦也是第一次过来。

这小殿一共三层,下面一层用屏风隔成了十多个房间,是中书舍人、从事们的办公之处,中间则是议事堂,摆放着宽大的桌子,可容三十多人在这里商议军政事务。

二层就是大学士的办公之所,因为隆武朝廷的内阁学士比较多,所以也分了十多个隔间,此外二层也有一个议事堂,但要小上一些,主要用来大学士之间商议大事。

三楼则堆放了大批宗卷,还有几间可供休息的房间,平时基本无人入内。

王彦进了文渊阁,一层的员外郎、舍人们立刻停下手上工作,向王彦行礼,他们大多是去岁朝廷恩科取的进士,因为朝廷缺人,也来不及放到翰林院,就全部提拔起来,直接授予大任。

王彦微微挥手,示意他们不必多礼,又勉励几句,就直接上楼,来到他的办公之所。

引路的官员把他带到房间之内,只见布局非常简洁,靠墙一排书架,放满了各种书卷、图纸,还有景泰年间的大清花,正中就只有一张宽大的书桌,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。

此时王彦遂即在书桌前正坐下来,随手拿起桌案上堆积的卷宗翻看,他是大学士加兵部尚书衔,所送来的奏卷大都与兵事有关。

这些奏折,卷宗都被一层办公的郎中们按类分好,视轻重缓急加以不同标注,大致的内容也被精简,用纸条夹在其中,以便王彦能够快速处理,为他减轻了许多负担。

这时引路的官员,在房间里点上一炉檀香,使整间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,然后就退了出去,王彦则开始认真翻阅奏本。

明宣宗以来,皇帝开始重用太监,用司礼监牵制内阁的权力,太监掌握批红、用印之权。

现在朝廷的制度依然未曾改变,只不过现在阁臣强势,加上隆武勤政,所以司礼监被压制,虽然仍有批红、用印的权利,但对于内阁的拟票,基本都是直接批准。

这时王彦一口气看了二十几本奏折,将自己的批阅建议写在纸上,并贴在各本奏疏的背面,以便皇帝批阅。

这时,左懋第、苏观生,却一起来到他的屋外,王彦见此连忙放下奏本,起身迎了上去,笑道:“事情太多,一来就没停手,本该先去两位阁老那里串串,却让两位先来看我,真是失礼了。”

左懋第见王彦桌上堆满了奏折,歉然道:“眼下朝廷,最急者,兵事、财事,士衡与宇霖

,一个兼着兵部,一个兼着户部,到是我这个首辅要清闲一些,实在过意不去!”

“阁老这是什么话,莫非是吏部的事还不够忙活,想要为彦分摊一些。”

众人大笑,遂即走到小议事堂坐下,一名官员立刻给他们准备了茶水和糕点,几人坐定之后,左懋第便说道:“今天找士衡,却是有一件事情商议。朝廷开科取士之后,虽然录取进士两百余人,六品以下的官员得到了一些补充,但六部之中侍郎和郎中,都察院的御史,这些五品以上的大员,却无法补齐,所以想问问士衡的想法。”

王彦皱眉沉吟了一下,问道:“两位阁老的意思呢?”

苏观生接口说道:“何阁老向朝廷推荐了一些人才,但左阁老与我的意思,是从地方上,升调一批实干,有经验的官员上来。”

“哦?”王彦微微疑惑,左懋第遂即从袖子中,拿出一本折子,递给王彦,两人便一边喝茶,一边等候王彦看完。

奏折是大学士何吾驺的折子,大体的意思就是举荐几名人才,来六部做官,王彦扫视了一下名单,万历进士黄公辅、麦而炫、莫廷兰、何世熊等等,清一色的广南人。

左懋第见王彦看完折子,沉默不语,遂即说道:“去岁恩科,取进士两百余人,广南占了一半,湖广江西占了四成,江南和北地只有一成不到,现在朝廷之中,广南人亦多居高位,若任其发展,恐不利于朝廷光复江表之地。”

左懋第的意思,王彦已经明白,如今在广州的朝廷大学士一共七位,首辅左懋第是山东人,王彦是湖广人,顾元镜是南直隶人,剩下苏观生、何吾驺、陈子壮都是广南人。

除去何腾蛟、姜曰广、万元吉这些挂着大学士衔的地方督抚大员,广州隆武朝廷的官员结构,已经开始变得不正常起来。

隆武朝廷作为中原正统,虽然退到广南,但也是代表整个汉族的政权,如果官员大部分都成了一省之人,那还怎么代表整个汉族,就只能沦落为一个地方割据政权。

连苏观生这个广南人都出来否定何吾驺的意见,王彦身为隆武朝廷的掌舵人物之一,自然需要考虑地方上的平衡,所以他赞同两人的意见。

王彦沉吟一下道:“朝廷下一步国策,乃谋求光复南都,划江而治。如果朝中没有江南人,实在不像话,也不利于朝廷争取江南民心。我赞同二位的意见,从地方上挑选一批官员,尽量多吸取一些江南和北地的官员入朝。”

左懋第点点头,补充道:“除此之外,科举之时,对于清廷占据之地的士子,也该给予照顾。”

科举考试,虽说是公平取士,但实际上很多事都很难一碗水端平,小的说,各省的名额不一样,大的说,还有南榜北榜,现在朝中以广南人为主,科举自然会受到影响。

三人对望一眼,点头认可,苏观生又问道:“国公对于湖广、江西的情况,要比我们熟悉的多,我和左阁部准备建议陛下,从楚赣之地抽调精干官员入朝,以便朝廷加强对楚赣的控制,国公有什么建议?”

王彦进入官场还不到四年,他虽然成为了朝廷重臣,但他手下的文臣却大多资历尚浅,缺少威望,王彦虽然有心栽培,但贸然提拔肯定会引起很大的争议。

几千年来,官场上早就形成了一种默契,都是做官,论才华,都是从科举中杀出来的谁也不比谁差多少,你要升官,要让人心服口服就必须让人看到能力。

怎么看一个官员的能力,自然就是看他的资历,都干过什么事,治理过什么地方,这就资历,就是官场上公认的规则。

当然也有破格提拔的例子,但这仅限于特例,你不能将属下一众官员全部破格提拔,那就会坏了规矩,让人寒心。

王彦一派缺少的就是资历,缺少的就是时间,这也是他属下的文官,大多只是四品以下,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人能位列三品的原因。

这种情况,实际上使得王彦在朝廷上缺少助力,许多事情只能和左懋第、苏观生联合,他也有意想要改变这种局面。

王彦沉思片刻后,说道:“山阴严起恒、吴江吴晋锡,此二人皆崇祯年进士,在楚地担任过知州、推官,为官精干,联络张献忠与蕲黄四十八寨,盖此二人之功也。此二人即是江表人士,在楚地又有威望,可招入朝中,委任侍郎之职,则一举两得也。”

(感谢滋野三郎末裔,大海小宝宝,书友5288的月票,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。)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.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m.

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
站内强推明星潜规则之皇 蛊真人 超神制卡师 武炼巅峰 艳海风波 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 天牢签到二十年,我举世无敌 猎艳谱群芳 都市奇缘 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 大时代之巅 蓬莱仙迹 田野花香 挺进决赛圈 儒道至圣 神医嫡女 我的极品女老师 灾变时代之最后的荣耀 傅先生他有受虐症 穿越后我让江山大乱 
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 让你匡扶汉室,你去扶貂蝉蔡琰 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 平民乱闯三国 大明:开局三千龙骑,震惊老朱 水浒:抓捕好汉就变强 我在亮剑卖军械 王牌进化 南宋特种兵 大秦帝师 独步江山 皇朝一品 快穿之打脸金手指 搅和大宋朝 魂穿汉末:再铸大汉辉煌 大唐房二 北平说书人 全战之罗马复兴 长乐未央之胭脂泪 手机定江山 
最近更新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 穿越大明:激活木匠皇帝系统 带着美女闯三国 云尧长歌 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 大唐:九五至尊 大明:老朱偷看我日记,绷不住了 天幕:海外遍地银山金树,速抢 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 无敌县令: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 大唐:灵气复苏,全民修仙! 穿越原异界寻仙 一条路要走多远才会是尽头 大明: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! 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 三国:成为武侯北伐中原 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 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 我岳父是朱元璋 北宋:开局遇见李清照 
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- 崇祯十七年秋txt下载 -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-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-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