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水行周内

米糕羊

首页 >> 逆水行周内 >> 逆水行周内最新章节(目录)
大家在看重生刘宏,打造神圣大汉帝国 寒门宰相 穿越大唐:当个闲王这么难 抗战之红色警戒 开局1861:我刚继承荷兰王位 盘点败家皇帝,开国太祖们傻眼了 抗日之特战兵王 寒门仕子 大清隐龙 穿越兽世:兽夫求放过 
逆水行周内 米糕羊 - 逆水行周内全文阅读 - 逆水行周内txt下载 - 逆水行周内最新章节 -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

第三百一十五章 出路(续)

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

观星院,大型观星台(天文台)内,到此参观的宇文维行,看着硕大的观星镜(天文望远镜)惊叹不已,围着这具大型装置转来转去,这里摸摸,那里看看。

他在宫里,用的观星镜与其相比,就是牙签和竹筒比。

宇文温没有管儿子,而是在一旁仔细翻看观星镜的保养记录。

观星院隶属太史司,各种天文仪器应有尽有,位于长安城内的天象观测点,共有大型观星台五个,每个观星台内都有一具大型观星镜。

每具观星镜连同配套装置的造价都在十万贯以上,异常昂贵。

所以宇文温今天到这里,不是来看天象,是来看看这五具总价值超过五十万贯的观星镜保养情况如何。

仪器设备的保养,当然要看保养记录,而定期保养是否到位,就看记录内容是不是千篇一律,宇文温仔细翻看了一会,发现这具观星镜的保养记录内容很“丰富”,看得出保养人员是用了心的。

首先是保养时的温湿度(温字没法避讳)齐全,然后给活动部件上油的情况,观星镜内干燥包的更换,目镜、物镜的保养等内容都记载得一清二楚。

保养记录上的字迹多有不同,颜色深浅不同,看得出是好几个人在不同时间段所写,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一次性补上来的。

宇文温对此很满意,和陪同巡视的太史令刘晖交谈起来。

观星镜作为光学仪器,最重要的部件就是那硕大的物镜,按照现在的制作工艺,要制作如此一块大型玻璃透镜,良品率很低,大概是一成左右。

也就是每十片成品,只有一片是合格的。

制作大型玻璃透镜的难度很大,所以成本很高,加上良品率低,自然就使得用于观星镜的玻璃透镜价格昂贵,其造价占到了整具观星镜造价的六成,不由得宇文温不关心。

正如后世的天文台那样,观星院给观星镜配备的观星台,顶部是可活动的半圆形结构,半圆形的顶棚可以全方向旋转,其上开有长缝(可开合),以方便观星镜透过开缝观察星空。

而这五个观星台,每晚都忙碌不已,太史司的吏员和天文学者们彻夜不眠,用观星镜观测星空,这十来年间,积累了大量的观测结果,为进一步校准历法和时间提供了充实的理论数据。

宇文温很关心历法和时间准不准,首先对于一个王朝来说,历法和王朝的正统性息息相关,而且农业生产也需要准确的历法来指导,不可谓不重要。

其次,天文学水平的高低,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时间是否准确,这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没有什么大的意义,因为许多人都是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但准确的时间计量,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彰显天朝上国威严的华丽羽毛之一。

然后,天文学是基础科学发展的引擎之一,对于这个时代而言,天文学最重要的价值,就是航海导航和定位。

纬度的观察,可以通过测量日影来获得结果,而经度的观察,就只能靠各地的时间差来获得,正在蓬勃发展的海贸,各船队对于在茫茫大海上的精确定位有着巨大需求,而航海图乃至地形图的精确绘制,同样需要精确的经纬度。

这就需要更准确的测绘工具(纬度)和时间(经度)。

譬如周国的疆域图,要用新式的比例绘图法绘制出来,这就需要在全国各地进行测绘,定经纬度,然后制作成网格图,再把山川河流城镇全都画上去。

这项工作大概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,而这一切的基础,包括准确的时间,需要太师司在各地的观星台进行“授时”。

任务很艰巨,所以宇文温很重视,但他关心观星院的另一个原因,就是科学发展和政治需求的矛盾开始凸显。

皇权天授,皇帝乃天之子,汉时又有董仲舒“天人感应”之说,所以,天象异变往往和皇帝联系在一起。

最明显的例子是日食,一旦发生日食,往轻了说是朝廷的某个政策不好,导致天象有变,往重了说,是朝中出了奸佞,以至于出现日食。

这种时候,宰执要上表谢罪,等候皇帝处置,然后皇帝派人祭天,祈求上天息怒。

更有甚者,皇帝得下罪己诏,改弦易张,顺应天意。

所以,在后世看来不过是正常天文现象的日食,在古代可以引发政治风波,日食出现,不是皇帝德行有亏,就是奸人当道作祟。

日食是这样,月食乃至彗星、流星雨亦是如此,任何一个天象“异变”,都会被人解释为是“天”对儿子(天子)的警示,千百年来已成定例。

发生日食,说明帝王“失德”;发生月食,说明国家刑律混乱。

为应对这些所谓的天变,皇帝必须采取措施,纠正自己的过失,即“日食修德,月食修刑”,否则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。

这就是时代的特点,天象和政治纠结在一起,神神道道的。

现在,一旦发生日食,肯定会有人上表陈情,说粮价过低导致谷贱伤农,长此以往国将不国,故而上天示警,“还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”云云。

更有甚者,会演变为对皇后和太子的攻击:太阳(天子)被蚕食,不就是因为有天狗(尉迟氏余孽)作祟么?

这不是不可能,但真要发生了,宇文温不可能当面怼回去,说“这是天文现象,狗屁的天狗食日”,只能想办法化解,找替罪羊。

为了糊弄过去,最多厚着脸皮派人祭天,免掉几个宰执凑数,然后依旧我行我素。

但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总是不好,百姓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煽动,而宇文温若让天文学正常发展,到后面就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意识形态问题:

原来天圆地方是假的,原来大地是围着太阳转,那么太阳东升西落其实是假的,天上星辰都是一个个遥远的星星组成的,所谓二十八星宿都是人们附会出来的,那么....

夜观星象、掐指一算便算得祸福凶吉恐怕也只是假的...

真的有昊天上帝么?天若只是虚无,那么哪来的天之子。

皇帝,真的有天命在身么?

天文学发展到后面,必然动摇皇权天授的理论基础。

正是因为有如此后果,所以随着明清两代皇权集中,中原的天文学陷入低谷,朝廷不允许民间学者擅自学习天文,而钦天监等官方机构,其吏员渐渐都是世袭。

天文学知识,成了父子传授的家学,再没有新鲜血液注入,不要说发展,原有的知识也在一代代的父子相传中渐渐损失。

皇帝不希望天文学成为公学,不希望各种天象被人用来攻击朝政,索性采取愚民政策,这样做的后果,就是天文学的发展严重滞后。

所以,宋元时期,中原的天文学依旧位于世界前列,到了明代,朝廷就得靠色目天文学家来参与历法的修订。到了后来,甚至连历法的修订都只能靠外来的西阳传教士进行技术指导。

科技发展止步不前,甚至还大退步,这是一个文明的悲哀,却是政治现实的需求。

天文学一旦发展到某个阶段,就会动摇“皇权天授”的理论基础,那么在这个时代,会有什么出路呢?

现在需要宇文温来做选择,他的选择就是加强天象观测,争取能够做到准确预测日食、月食(最好精确到某日某时),避免异常天象发生时猝不及防。

然后任命天文学者中最会做官的刘晖为太史令,管理观星院,随时根据预测结果,编出一套说辞,将突发的天象往好处圆。

会做官,潜台词就是会迎逢上意,刘晖的天文历法造诣不是最好的,至少也属一流,却没有科研学者那种认死理的毛病,为人很圆滑,会变通。

所以,一旦观星院预测到日食、月食即将发生,可以让刘晖配合着打好铺垫,然后把上天的怪罪,引到国外去。

譬如高句丽狼子野心试图偷袭辽东,又或者南洋即将有海怪“蜃”现世作乱,所以上天才会以天象预警,反正不是因为皇帝乱搞导致天地一片昏暗。

与此同时,依旧鼓励学者从事天文学学习,但想深入研究,就得在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等超一流州学报“天文”或“数学”专业。

大型观星镜,只能是官方机构才能有。

朝廷会采取各种手段,避免天文学学术讨论公开化,将天文学的发展成果限定在体制内,天象观测结果可以记载,可以在体制内交流,不可以公开发行。

普通学子不会了解天文学的最新发现,而对于普通官员和百姓来说,只需要知道太史司制定的历法和“授时”很准即可。

这就是宇文温想出来的办法,让天文学能够继续发展的同时,尽可能不造成政治上的麻烦,至于多年后,两者之间的矛盾再也挡不住时,该如何解决呢?.

宇文温觉得,按着如今的态势发展下去,也许到了百年后,随着社会生产力、科技、经济的发展,连君主立宪制都可能出现了,所以....

那是子孙后代的事,不关我事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
站内强推明星潜规则之皇 赵氏嫡女 女公务员的日记 逍遥人生 超神制卡师 渔港春夜 武炼巅峰 艳海风波 魔艳武林后宫传 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 三国:开局献计曹操,成立摸金校尉 名门夫人上位记 天价小娇妻:总裁的33日索情 大时代之巅 挺进决赛圈 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 成为顾少白月光的日子 猎艳江湖 公主逃婚以后 夫人们的香裙 
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 大明世祖 我在大唐做战神 八一物流誉满全球 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 红楼志 平民乱闯三国 大明:开局三千龙骑,震惊老朱 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 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 我在亮剑卖军械 南宋特种兵 大秦帝师 五代:从围殴黄巢开始 搅和大宋朝 魂穿汉末:再铸大汉辉煌 北平说书人 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 全战之罗马复兴 手机定江山 
最近更新天幕:海外遍地银山金树,速抢 穿越原异界寻仙 开局: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 穿越李自成,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 大秦: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 大明: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! 三国:智诱刘皇叔,军师乃神人 神威天降九皇子 三国:卧龙出山,我请刘备赴死 太子我啊,最喜欢做好事了 万世之大唐 风雨话东周 三国之纨绔霸天下 红楼,开局天象大宗师,武镇天下 大宋天朝之裂变 军队一秒爆一兵,皇帝敢威胁我? 才下刑场,便上战场 三国:汉家天下 重生赘婿人生 旅唐 
逆水行周内 米糕羊 - 逆水行周内txt下载 - 逆水行周内最新章节 - 逆水行周内全文阅读 -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